REDPHARM
2019-01-07
“老年癡呆可能是傳染???”英國權威科學雜志《自然》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在醫學界引發一場“小地震”。這一研究發現引起世界關注,動搖了人們早前認為阿爾茨海默癥只是會伴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傳統觀念。
來自倫敦大學學院(UCL)朊病毒病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解開了尸源性人類生長激素(c-hGH)致死病例的謎團。一些在兒童時期接受過尸源性人類生長激素以刺激生長的人最終死于克雅氏?。–JD),這種傳染性海綿狀腦病的特點是進行性和不可逆的腦損傷。
克雅氏病是朊病毒蛋白積累的結果。朊病毒蛋白本來是大腦的正常成分,但它會畸變、粘連,并在大腦中沉積。而積聚的朊病毒蛋白會導致大腦的進行性損傷。
約翰·科林奇是一位醫學博士、神經學教授、朊病毒蛋白專家、及UCL神經學研究所神經退行性疾病系主任??屏制娌┦吭趯颊叩拇竽X進行朊病毒檢測時,他的研究團隊發現存在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Aβ是腦淀粉樣血管?。–AA)和阿爾茨海默癥(AD)的關鍵病理學基礎。一些患者表現出類似腦淀粉樣血管病的病理,但沒有一個符合阿爾茨海默癥的全部神經病理學標準。
科林奇博士指出,這些發現非常令人驚訝,主要是因為患者只有30歲和40歲,遠比這種病理類型的正?;颊吣贻p??屏制娌┦吭?015年《自然》雜志中發表了一篇論文(《Aβ病理學和腦淀粉樣血管病的人類傳播證據》),拉開了研究的帷幕。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假設:一些尸源性人類生長激素批次可能被Aβ種子和/或朊病毒污染。然而,要確定尸源性人類生長激素樣品是否確實被Aβ污染,還需做進一步的研究。
研究小組首先著手對生長激素進行追蹤。通過一些調查工作加上運氣的成分,他們在檔案中發現了一些原始材料,并且對注射到患者體內的物質也發現了相同的材料。他們特別感興趣的是一些通過HWP方法制備的瓶子,HWP是一種不使用色譜純化,并可能會包含潛在污染物的方法。哈佛醫學院的一個合作研究小組在樣本中確定了Aβ和tau(阿爾茨海默癥的的一個標志物)。
為了測試這些樣本是否能在健康生物體中播種Aβ病理,該研究小組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的研究人員合作,以獲得表達突變型、人源化淀粉樣前體蛋白(APP)基因的轉基因小鼠,并在小鼠6個月齡左右開發出了Aβ沉積的最初征象。6-8周齡的雌性小鼠接受了原始尸源性人類生長激素樣品的注射,直接注入大腦。其它小鼠注射了合成生長激素作為陰性對照、或注射阿爾茨海默癥死亡患者組織作為陽性對照。八個月后,殺死這些老鼠,并檢查它們的大腦。研究發現,在接受原始尸源性人類生長激素樣本的小鼠中,Aβ沉積和腦淀粉樣血管病始終存在,而對照組小鼠中幾乎完全沒有。這項研究發表在題為《尸體垂體來源生長激素傳播淀粉樣β蛋白的病理學》的論文中,并于12月13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研究小組計劃進一步研究尸源性人類生長激素樣本中檢測到的tau蛋白的種子傳播潛力,這需要使用獨立的tau小鼠模型進行試驗。
雖然研究團隊對研究結果并不感到意外,因為這些結果支持了最初的假設,不過科林奇博士說,“這種以干粉狀態放置了30-40年的東西居然還能如此輕易地播種,這一點太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p>
盡管阿爾茨海默癥的病理學可能是可傳染的,科林奇博士指出:“沒有跡象表明阿爾茨海默癥是一種傳染性疾病。不可能通過親密接觸就傳染上它。然而,這個研究的發現表明:Aβ還是有可能從一個人的大腦傳播到另一個人?!?/p>
雖然早在1985年,人類生長激素的制備即已從尸體垂體轉換為更安全的重組形式,但在意識到一些批次被克雅氏病朊病毒污染之后,這一發現仍然引發了一些實際的擔憂。論文作者寫道:“這個發現對阿爾茨海默癥的預防和治療都很有意義,應促使通過醫學和外科程序對醫源性傳播Aβ種子的風險進行審查,長期以來,這些醫學和外科程序被公認是存在朊病毒意外傳播風險的?!币驗锳β種子和朊病毒可以粘附在金屬上,腦外科手術中使用的金屬器械和植入物都應高度關注。與傳播方面同樣重要的是此項研究關于Aβ種子一些發現,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克雅氏病和阿爾茨海默癥的生物學理解。
不過,公眾也不必為研究結果而感到恐慌。研究人員指出,雖然該研究有科學價值,但新研究結果尚不具結論性,并不意味著老年癡呆癥一定具有傳染性,與老年癡呆癥患者接觸不會傳染該病。英國政府首席醫學官薩莉·戴維斯稱,公眾不必因為這項研究結果而畏懼腦部手術,因為所有的研究還都在初步階段。只要手術過程安全,病人的健康就能有保證。英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中心主任艾瑞克·卡倫表示,老年癡呆癥的最大風險因素是年齡、遺傳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