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PHARM
2019-07-02
根據今年在奧地利維也納(6月1-3日)舉行的歐洲麻醉學大會(歐洲麻醉學會年會)上呈交的新研究,在最常見類型的肝癌(肝細胞癌)的治愈性手術期間接受輸血,與較高的癌癥復發和過早死亡風險相關。
研究人員稱,即使輸入少量血液,風險也明顯增加。調查結果顯示,與匹配的對照組相比,輸入1至4個單位的血液可使癌癥復發的風險增加23%,死亡率增加55%。
“我們一個大型隊列研究的結果強調了紅細胞輸注與癌癥復發風險之間的顯著關聯,以及輸血量與肝癌治愈性手術后死亡之間的劑量反應關系?!?/p>
臺北醫學大學 臺灣雙和醫院
科研負責人Ying-Hsua Tai博士
“輸血大幅惡化癌癥預后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很可能與免疫系統的抑制作用有關?!?/p>
肝細胞癌(HCC)是世界上第五種最常見的癌癥,也是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常見原因。由于先前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或長期酗酒引起的損害,肝硬化(肝臟瘢痕)患者經常出現這種情況。
切除腫瘤及其周圍健康組織邊緣的手術(切除術)是對肝功能正常的早期肝癌患者的一種治療方法。雖然肝臟手術的進步已經大大減少了手術失血,但肝臟切除仍有失血過多的風險和輸血的需要。
輸血會在多大程度上惡化手術后的癌癥結果,目前尚不清楚。幾十年來,研究報告了相互矛盾的研究結果,并且無法斷定是否輸血本身引起了問題,或者是否其他因素,如使手術成為必要的潛在醫療條件可能是罪魁禍首。
在這項研究中,戴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2005年至2016年在臺灣臺北市臺北榮民總醫院接受手術的1469名無淋巴結受累或轉移的患者,圍手術期輸血對其HCC切除術后癌癥預后的影響。研究人員評估了截至2018年9月的術后無病生存率和總生存率。通過統計建模(一種叫做處理加權逆概率的技術),他們能夠在比較結果時匹配年齡和健康狀況相當的患者。
近三分之一的患者(30%; 447名患者)在手術期間或7天內接受了1至4單位的同種異體(來自另一個人的)血液,而超過十分之一的患者(12%; 179名患者)接受了4單位以上的異基因血液。
在45個月的中位隨訪中,分析顯示接受輸血(1-4單位)的患者癌癥復發的可能性比未接受輸血的患者高23%,而接受4單位以上輸血的患者復發的風險比未接受輸血的患者高18%。
與未接受輸血的患者相比,接受1-4單位輸血的患者死于任何原因的可能性要高出55%,而接受4個或更多單位輸血的患者死亡風險幾乎是未輸血患者的兩倍。
作者得出結論:“這些數據強調了隨機試驗的必要性,以評估輸血對癌癥結果的影響,并確定接受肝癌手術的患者能夠承受的貧血水平(或需要輸血的最小血液量),其不良影響最小,以指導實踐。在這些試驗完成之前,外科醫生應采取減少出血風險和輸血需求的措施?!?/p>
資料來源:
ESA (歐洲麻醉學會)
心理學碩士James Ives綜述(編輯)
——潤方生物譯制